荆永乐谈播音主持专业课程教学计划

时间:2025-09-15     来源:www.3700.COm威尼斯     阅读0

一、活动内容

教研室主任靳惠茹老师介绍本次研讨会核心目的,围绕播音主持专业现有课程教学计划,梳理各年级、各课程间的衔接问题,明确教学目标协同方向,确保课程体系逻辑连贯,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系统性。

播音与主持艺术教研室全体教师分别汇报当前教学计划执行情况,展示本学期课程安排、课时分配及学生反馈数据,重点指出部分低年级基础课程与高年级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、实践教学模块与理论教学进度不同步等问题。

二、教师讨论

杨睿婷老师谈到,从刘煊老师谈到,任课教师应该聚焦高年级专业课程与行业需求的对接,指出《电视栏目策划》《有声播讲》等课程需结合当下媒体行业趋势调整教学内容。例如,应在课程中加入短视频主持、直播带货主持等新兴领域的教学模块,同时建议联合基础课程教师共同设计“跨学期项目”,让低年级学生参与高年级课程的项目筹备,如协助完成节目策划案初稿、参与配音素材收集等,通过跨年级协同提升课程关联性。此外,他强调教学计划需明确各课程的能力培养侧重点,避免内容重复,如《电视播音主持》侧重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时效性,《即兴口语表达》侧重观点表达的逻辑性与深度,确保课程间形成互补。

三、活动总结基础课程教学角度出发,提出低年级《普通话语音与发声》《播音创作基础》等课程需强化与高年级《广播播音播音》《电视播音主持》的目标协同。建议在基础课程中提前融入专业课程的核心能力要求,比如在语音教学中增加新闻播报的语音规范案例,在创作基础课中引入主持场景的表达训练,避免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出现能力断层。同时,她提到当前基础课程的实践课时占比不足,建议适当增加小组播报、模拟主持等实践环节,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实践基础。

通过此次教研室活动,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任课教师达成共识,首先是明确课程衔接优化方向,基础课程需提前植入专业课程核心能力要素,高年级课程需反向反馈基础能力需求,形成“基础-专业”双向协同机制。其次是确定实践教学调整方案,增加基础课程实践课时占比,打通低年级与高年级课程实践环节。再次是规划行业内容融入路径,在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中新增新兴媒体主持模块,努力邀请1-2位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内容设计。同时,靳惠茹老师安排了后续任务,教研室全体教师需根据本次研讨会结论,完善各自负责课程的教学大纲,确保教学目标与整体计划协同一致。

00


百度
搜狗
360搜索